2025年全國兩會帷幕徐啟,健康中國戰略的澎湃脈動再次激蕩會場。在這場關乎國計民生的盛會上,銀發經濟、藥食同源、新質食品資源等關鍵詞高頻涌現,勾勒出大健康產業向“科技+民生”雙軌并進的清晰圖景。從張伯禮院士呼吁中醫藥康養服務深度融入社區養老,到陳衛代表提出極地藻類、微生物蛋白等新質資源開發;從盧慶國聚焦食品添加劑分級審批的產業破局,到石聚彬力推藥食同源全鏈條標準建設——代表們的提案既直面3.2億老齡人口催生的千億級康養需求,又錨定合成生物學、AI營養師等前沿技術對產業的顛覆性重構。這些“健”言不僅為保健食品行業劃定了“安全底線”與“創新高度”,更以政策杠桿撬動萬億級市場潛能,標志著中國健康產業正從規模擴張邁向“精準營養+智慧服務”的新紀元。
01
政策法規與標準建設
建議強化功能性保健食品管理法規
代表:魏華(全國人大代表、蘇北人民醫院大內科主任、風濕免疫科主任 )
建議健全保健食品原料法規體系。以修訂《食品安全法》為契機,啟動修訂《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》《保健食品注冊審評審批細則》《保健食品生產許可細則》等配套法規和技術文件,進一步明確保健食品原料產品定位、注冊審評、注冊轉備案、生產許可、日常監管等要求,建立上下貫通、銜接有序的法規體系。
針對部分保健食品用原料缺乏相關標準問題,魏華代表建議,根據保健食品用原料的法律定位,盡快建立獨立的保健食品用原料國家標準體系,進一步指導和規范保健食品原料的生產和應用,降低保健食品注冊對原料的重復審評。
建議修改《食品安全法》食品安全溯源數字化
代表:買世蕊(全國人大代表、河南省新鄉市糖業煙酒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)
買世蕊建議,要增設生產經營者自查制度,要求定期評估食品安全風險并報告隱患;建立風險分級管理制度,實施差異化監管。完善食品溯源制度,推動建立覆蓋“從農田到餐桌”的信息化追溯體系,強制要求嬰幼兒配方食品、保健食品等高風險產品實現全程可追溯。
建議對藥食同源產品全鏈條監管
蔡金釵(全國人大代表、盼盼食品集團總裁)
隨著藥食同源產業的發展,越來越多企業進入這個賽道。產業雖然蓬勃發展,也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。比如存在基礎研究不足的問題,盡管藥食同源理論歷史悠久,但在現代科學層面,對其組分、機制、功效評價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,產學研融合深度有待加強;還存在消費認知不清的問題,許多消費者往往難以區分藥食同源產品與普通食品或藥品的界限,對其功效和食用方法也存在誤解。
對此,蔡金釵共提出三項建議。
一是鼓勵產學研平臺建設,加速科技成果轉化。產學研平臺是推動藥食同源產品創新與產業化的重要載體,蔡金釵建議政府加大對藥食同源領域產學研平臺的支持力度,鼓勵高校、科研機構與企業合作,建立高水平、開放性研發服務平臺。通過設立專項基金、搭建信息共享平臺等措施,激勵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大研發投入,加速藥食同源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。同時,推動建立藥食同源產品標準體系,包括原料標準、生產工藝標準、質量標準等,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,為藥食同源產品的產業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。
二是完善監管體系,保障行業有序發展。藥食同源產品的特殊性在于其既具有食品的安全性,又有藥用價值,其監管需兼顧食品安全與藥品管理的雙重特性。蔡金釵建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加強跨部門協作,建立藥食同源產品從研發、生產、銷售到消費的全鏈條監管體系,保障消費者權益,維護市場秩序。
三是加強科普宣傳,提升公眾健康素養。科普宣傳是提升公眾健康素養、推動藥食同源產品普及的重要途徑。蔡金釵建議政府監管部門聯合行業協會、媒體、企業等多方力量,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活動,普及藥食同源理念。通過舉辦講座、研討會、展覽等活動,邀請專家學者、行業領袖、消費者代表等共同探討藥食同源產品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前景。同時,利用新媒體平臺,解答公眾疑問,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,形成全社會關注和支持藥食同源產品發展的良好氛圍。
02
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
關注新質食品資源挖掘、益生菌功能聲稱及評價等
陳衛(全國人大代表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江南大學校長)
陳衛關注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、新質食品資源挖掘、微生物資源開發、農業綠色發展、智能紡織材料應用、益生菌功能聲稱及評價,以及食品創新配料落地應用等多個領域。
針對當前我國食品產業亟需轉型的現狀,他建議進一步拓展食物資源邊界,推動全方位的資源創新,加強多學科交叉融合,構建食物智能制造體系,同時,加大對新質食品資源開發應用的政策保障力度,一體推進新質食品資源的開發和人才培養,以此推動我國食品產業的轉型升級,從而提高全球競爭力。今年全國兩會即將開幕,陳衛關注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、新質食品資源挖掘、微生物資源開發、農業綠色發展、智能紡織材料應用、益生菌功能聲稱及評價,以及食品創新配料落地應用等多個領域。
推動食育法制定、加強食品聲稱管理制度建設等
史玉東(全國人大代表、蒙牛集團全球研發創新中心研發總監)
要做寬乳業新賽道。聚焦精準營養,著眼特醫食品、益生菌、蛋白加工等高潛力領域進行產業布局,不斷豐富乳業矩陣和價值鏈條。
讓冬蟲夏草重返“食藥同源”名錄
多杰熱旦(全國政協委員、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)
多杰熱旦委員建議,國家有關部門綜合考量,依托國內權威研究評估機構,對冬蟲夏草食用安全性、生態安全性、資源安全性等進行全面評價,通過精密的調研數據,得出嚴格的科學結論,制定冬蟲夏草國家標準,重新列入“食藥同源”名錄。支持青海等省區研發生產以冬蟲夏草為原料的藥品、保健品、營養食品等,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多元化,提升冬蟲夏草附加值,助推高原特色產業升級。
鞏固我國人參產業,鞏固我國人參產業優勢地位
趙菁(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、山東步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)
為鞏固我國人參產業優勢地位,建議實施三方面舉措:政策層面加快藥品審批綠色通道建設,推進人參納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,擴大醫保覆蓋范圍,激發企業研發高附加值產品動力。科研領域深化產學研協作,以“專精特新”培育龍頭企業,加速轉化精深加工成果,推動人參在食品、藥品、化妝品等五大領域多元化應用。產業實踐方面重點打造5個以上全產業鏈示范樣板,通過數智化轉型提升集群效應,借鑒通化市衛星遙感智能管理平臺經驗,構建生產—加工—流通全鏈條數字化體系。通過政策賦能、科技引領、示范帶動三維聯動,全面提升人參產業核心競爭力,形成現代化產業新格局。
加快紅參的保健功能研究,爭取將其納入目錄
李東浩(全國政協委員、延邊大學教授)
吉林省的人參產量占全國的60%、世界的40%,但紅參還未納入保健食品目錄,市場價格低迷。他建議,加快紅參的保健功能研究,爭取將其納入目錄,同時借鑒國外經驗,開發高附加值產品,讓人參產業從“土特產”升級為“國際牌”。
03
銀發經濟與中醫藥應用
針對不同銀齡群體制定專屬中醫藥特色藥膳、保健食品
張伯禮(全國人大代表、中國工程院院士)
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,我國正面臨人口結構轉型與經濟增長動能轉換的雙重機遇。需進一步加強中醫藥服務轉化,通過聚焦老齡化人群這一“小切口”,撬動銀發經濟迭代升級的“大市場”
張伯禮指出,中醫藥康養服務產品和內容的現存模式還是比較單一,中醫藥適老產品不足,例如存在藥食同源產品利用不足、產品推廣不夠等問題。為此,張伯禮建議:
第一,構建中醫藥特色的老年服務轉化示范區,吸引并鼓勵產學研合作,探索中醫藥服務轉化的新模式、新路徑,發揮示范引領作用,提供優質、高效的中醫藥健康服務;
第二,設立專項研究與推動成果轉化;
第三,針對老年人多病共發的特點,構建國家戰略主導的自上而下的老年共病中醫藥防治體系,提升老年人健康福祉;此外,注重適老產品的應用,包括中醫藥藥食同源食品、藥膳、中醫藥輔助康復器械等融入社區養老中心等康養機構,除日常餐飲外,針對不同銀齡群體制定專屬中醫藥特色藥膳、保健食品,進行知識普及,提供健康養生服務等。
促進健康消費 推動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
阮鴻獻(全國政協委員、一心堂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)
建議,提升健康消費促進政策的精準性。分析不同場景下的健康消費特點,如家庭醫療、職場健康管理、旅游中的健康服務等,制定相應的引導和扶持政策。
他還建議,擴大醫保個人賬戶使用范圍。建議將消殺用品、保健品等納入醫保支付范圍,增強疾病預防能力,減輕醫保統籌基金壓力。
04
食品添加劑與安全管控
建議建立食品添加劑行政許可分級審批管理體系
盧慶國(全國人大代表、晨光生物董事長)
盧慶國調研發現,對食品添加劑的過度關注已形成“食品和食品添加劑本末倒置”的認知偏差,在產業端形成連鎖反應和惡性循環。政府管理部門對公眾關切的食品添加劑類別審慎審批。合法添加劑供應不足迫使食品企業轉向進口或鋌而走險違規添加。這種困局,嚴重制約我國食品工業健康發展及向高端化轉型。
針對以上種種問題,盧慶國建議建立行政許可分級審批管理體系,具體是對經其他國家認可、風險可控的品種實行鼓勵管理,推行等效認可機制;對擴大使用范圍的申請推行“負面食品類別清單”,允許在其他食品類別中延伸應用;建立聯合審評平臺,將食品工業協會、下游企業納入技術必要性評估體系,實現“企業需求-技術論證”的閉環管理。同時持續加大對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懲罰力度。
明確AI生成內容的版權歸屬,提升AI審核工具的技術水平
鐘錚(全國人大代表、美的集團副總裁)
近年來,生成式AI技術的快速普及降低了視頻制作門檻,但也帶來虛假信息傳播、版權爭議等問題。2024年,網上一條AI合成視頻模擬了北大某位教授的形象和聲音,推銷保健品。許多老年人因為信任該教授而購買了這些產品,導致經濟損失。全國人大代表、美的集團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鐘錚表示,“隨著AI技術的進步,視頻合成和制作的門檻大幅降低,導致網絡上出現了大量AI生成的視頻內容。這些視頻中,有些是模仿明星或專家的形象和聲音進行傳播,有些則是虛構人設用于推銷產品,誤導消費者購買不必要的商品,造成財產損失,甚至產生信任危機。”
針對上述問題,鐘錚認為要從法律、技術方面加強治理,包括修訂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》明確AI生成內容的版權歸屬,提升AI審核工具的技術水平,結合人工審核提高識別準確率。
將健康消費納入國家促消費政策重點領域
戴立忠(全國人大代表、圣湘生物董事長)
隨著經濟的發展,消費日益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。而人口老齡化、少子化趨勢將進一步催化銀發經濟,健康消費將是消費升級的重要方向。
但在我國健康消費領域供需矛盾仍然存在。我國健康消費依然集中在保健品、醫美、口腔等領域,缺乏疾病精準預防、主動健康管理以及個性化診療方面的高質量產品與服務。
解決這些問題,戴立忠建議可以從三點著手:第一,將健康消費納入國家促消費政策重點領域,出臺專項扶持政策并加強市場教育;第二,加強生命科技創新,鼓勵醫療機構和企業利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健康消費;第三,完善政策支持及金融支持體系,加速我國生命科技產業“DeepSeek時刻”的到來。
在線咨詢